第十九章 马政之害(1 / 2)

曾绍贤看着离开的刘宠、刘宸二人,满是疑惑与不解。

朱厚照暼了一眼曾绍贤,走入文华殿内,问道“看不明白?”

曾绍贤跟在朱厚照身后,点头道“臣确实看不明白,不过是两个盗贼,陛下为何如此看重,以至于授予锦衣卫千户职。”

朱厚照信步而行,至桌案后坐了下来“地方盗贼太多,只凭着朝廷力剿,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奏效。一旦盗贼钻了空子,游走于府县之间劫掠百姓、商人,难免会出现更多民怨。重用刘六、刘七二人,一来收拢为己用,二来告诉各地盗贼头目,归顺朝廷,朝廷并不亏待,相反,还给予高官厚禄!”

曾绍贤皱眉“可其他盗贼头目未必知晓此事……”

朱厚照哈哈一笑“所以,需要将刘六、刘七归顺朝廷、得封锦衣卫千户的消息传出去,这点事特勤局、锦衣卫来办,不难吧?”

曾绍贤拱手道“容易。”

朱厚照见曾绍贤有些犹豫,拿起奏折道“有话直说。”

曾绍贤正色道“陛下,如此一来,各地盗贼头目很可能会归顺朝廷,可这些人罪行累累,双手染血,若悉数给其官位俸禄,会不会于民不安,甚至会于军不公?”

朱厚照打了个响指,对张永道“看吧,曾指挥使绝非武夫,思虑周全。”

张永含笑附和“曾指挥使有大才。”

朱厚照看向曾绍贤,言道“招抚盗贼头目之后,其会交出相应同伙,如此一来,一方盗贼弹指间可灭。没了盗贼流寇,百姓的日子自然平稳,无须提心吊胆。地方安宁、稳定,才能谈论农耕、买卖。换言之,维稳地方压倒一切。招抚,便是维稳之策。”

“至于这些盗贼头目的罪行,呵呵,朕似乎没说过,给他们高官厚禄,便是给一辈子吧?世事无常,风云不定,谁能上,谁要下,特勤局难道不应该把把关吗?”

曾绍贤眼神一亮,拱手道“了然!”

高!

实在是高!

曾绍贤到现在才明白,朱厚照重用刘六、刘七,甚至不惜直接砸千户官职,为的就是最快速度让各地盗贼头目归顺朝廷。

归顺之后,盗贼头目自然不可能跟着自己那一伙人混了,需要听朝廷的话,去剿匪,去杀敌,去干活……

剿匪可能被杀,杀敌可能被杀,干活也可能累死,没被杀又没累死的,那也有可能出门被瓦片砸死,打水掉井里淹死……

总之,意外很多嘛。

朝廷该给你的都给你了,你命不长,无福消受怪谁呢……

一来一去,地方没了贼寇之患,朝廷也落了个招抚安民的好名声,不过是多出几个月的俸禄,其他什么损失也没有……

帝王心思,如渊莫测!

举手投足,便将一群盗贼玩弄于股掌之间了!

朱厚照翻开奏折,目光沉稳。

招抚就不能太小家子气,给人个小官打发没什么意思,索性直接给千户,甚至是指挥佥事。

当什么官不重要,重要的是一旦认为当官比当盗贼爽,那就不会再离开。

朱厚照不担心什么盗贼,担心的是有人带头闹事。

陈胜、吴广起义时,不也是一个砍木头,一个喊口号,掀起了狂潮?

刘六、刘七类似于陈胜、吴广,虽然这两个家伙喊不出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的话,但折腾起来可比陈胜、吴广厉害多了……

现在可以带头的人在朝廷手中,地方上的干柴虽然还在,但至少一时半会点不起来。

朱厚照批阅过几封奏折,再次拿起一封,展开看去,见是督察院佥都御史蒋瑶的奏折,不由愣了下。

蒋瑶、丛兰等人正在清丈土司,清丈司事往往棘手、紧急,朱厚照特许奏报不经布政使司,直送文华殿,可这封文书夹杂在一堆奏折之中,显然这封文书并非以清丈司身份拟写。

“传内阁李东阳、杨廷和,兵部王廷相、李浩,还有太仆寺少卿廖纪、孟春、侯观!”

朱厚照沉声道。

内侍匆匆离去。

两刻时后,李东阳、王廷相、廖纪等人纷纷入殿行礼。

朱厚照将手中蒋瑶的奏折拿了出来,沉声道“佥都御史蒋瑶在文安县写了文书,对盗贼骄狂枉法之事痛加陈词!”

李东阳、王廷相等人面面相觑。

蒋瑶在京外,没有及时得知朝廷剿匪消息,写出这样的文书实属正常。只是,皇帝不至于因为这事将大家喊过来吧,毕竟仇钺已经带人离京几日了。

杨廷和走出,言道“陛下此番召我等来,想来不是为了盗贼事吧?”

朱厚照将奏折递给宦官“自然,蒋瑶、丛兰虽主清丈司,然毕竟是朝廷重臣,有察访地方,奏报民情之职。蒋瑶奏报,马政已成苛政,无数百姓因马政破家。朝廷虽蠲免天下万民税赋,可马户之累无解!如此大事,为何没人奏报?太

最新小说: 我,DNF第一好心人 绝地战龙 疫病之上 主母白天虐渣,夜里被太子逼嫁 厄难天书 刚上大学,美女导师竟是孩他妈? 华娱从北电2002开始 非遗传承人 玄学大佬4岁半:姑奶奶她奶又甜 败光杨蜜钱后,给她一台高达抵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