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之恋 > 玄幻魔法 > 崇祯重振大明 > 第337章 成弘之治

第337章 成弘之治(1 / 2)

接连几个人选被否决,群臣对接下来提出的人选,更加慎重起来。

朱由检也很慎重,因为他知道下一个人选不但要功勋卓著,还需要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人

王骥等文臣武将的功劳虽然不小,却大多声名不显。如果紫阁功臣中大多数是这样的人,有可能得不到认可。

所以他下决心,要选一个名人。

不过群臣提出的人选,却不合他的心意。

内阁大学士李国普道:

“弘治年间,时人语曰:李公谋,刘公断,谢公尤侃侃。”

“刘文靖公、李文正公、谢文正公,当为紫阁功臣!”

好家伙,一连出现了两个文正,另一个谥号文靖的,还排在两人前面。

如果以谥号排功臣,三人绝对会入选。

但是朱由检实在想不起来,三人有什么大功绩,询问群臣道:

“他们三人有什么特别大的功绩吗?”

“朕怎么听说民间有诗曰:文正从来谥范王,如今文正却难当。”

“范仲淹在前宋尚且没有列入昭勋阁,本朝难道要选两个不如他的人?”

群臣听闻此言,恨不得以袖掩面。

因为李东阳和谢迁的文正谥号,他们也认为当不起。

这两人因为谥号被嘲笑后,文正这个谥号在本朝还没有再用过

可以说李东阳和谢迁两人,把文正的名声给坏了,显得不那么崇高。

如今从皇帝嘴里说出这番话,群臣都知道三人想成为紫阁功臣,算是没希望了。

内阁大学士郑以伟还想为他们辩解一下,说道:

“弘治之时,治理之盛,超轶往代,岂非三人之功耶?”

“如此中兴盛世,焉能没有功臣?”

朱由检闻言皱眉,对弘治中兴这个说法很不感冒。因为他记得廷推内阁大学士就从明孝宗开始的,弘治年间还废除了开中法,坏了大明的盐政和边事。所以他询问道:

“说了这么多,弘治年间到底有什么大功绩呢?”

“是打败了蒙古人,还是扫荡了女真人?”

“朕怎么听说,草原上的蒙古部落,在弘治年间达到极盛。”

“所以武宗刚登极,小王子就来寇边。”

对于孝宗皇帝,朱由检很看不上,认为和仁宗、宣宗一样懈怠边事,遗祸给了后人。

这几位皇帝自己在位时清净了,显得天下太平,仿佛是个盛世。但是边疆的外族,却在休养生息后、迅速恢复元气

以这个时代的战争水平,只要有粮有人,就能拉出军队。甚至外族连粮食都可能不需要,直接带人来中原劫掠。

在大明放松对边疆的压力后,只需要十几年时间、新一代长大成人,边疆的外族就会复苏,进而侵犯大明。

武宗皇帝就倒楣在这个地方,在经过弘治十八年的武备废弛后,大明迎来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敌人统一蒙古的达延汗。

这个被大明称为小王子的人,在武宗刚登极六天时,就派人马进犯,让大明遭受了土木堡之变后、当时最大的失败。

然而朝堂上的大臣,却仍像没事人一样,仍旧维持弘治年间那一套。让武宗忍无可忍,任用刘瑾等人,把他们几乎全部赶出去。

之后武宗皇帝整修武备,甚至亲自上阵,挡住了完全统一蒙古的达延汗。达延汗在应州大战后英年早逝,没成为大明的大敌。

但是他的孙子俺答汗,只靠右翼蒙古,就成了嘉靖皇帝的噩梦。直到隆庆和议接受册封,成为大明的顺义王。

可以说这一切,都是弘治年间留下的祸根。如果弘治皇帝像成化皇帝那样一直对蒙古部落积极干涉,大明边疆的形势绝不会那么恶劣。

这些事情,大明的臣子以前未必清楚。但是林丹汗臣服之后,朱由检已经让孔贞运等人梳理草原上的历史,把达延汗中兴蒙古的事情向群臣讲解。

群臣听到之后,再也没脸说弘治中兴。因为有见识的人都认识到,若非达延汗英年早逝,大明和蒙古的战争,还会更加激烈。

甚至一些人对正德皇帝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,觉得武宗虽然胡闹,却真的是有武功挡住了大明开国以来,最强盛的敌人。

不过大部分人的观点,仍旧是弘治皇帝更好。相比成化、正德年间,更加和平安定。

朱由检懒得和他们争论,他决定和先前把成祖、仁宗、宣宗连起来称为成宣之治一样,把成化、弘治年间同样连起来,称为成弘之治:

“宪宗皇帝的庙号,本就有中兴之意。”

“惜乎未能尽美,文治稍有不足。”

“弘治十八年,补文治之不足,却又疏于武事,实在令人惋惜。”

“朕以为成化之武功、弘治之文治,连起来可称为成弘之治,诸卿以为如何?”

最新小说: 世末仙 渣夫骂我不孕?我再嫁豪门一胎三宝 危险关系:禁欲上司夜痴缠 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! 测评兼职后我成了恐怖板块大网红 校医清闲?你可听过脆皮大学生! 爆红从报警开始 种药小仙的现代摆烂日常 从星穹铁道星神开始的吃吃吃! 综影视之我为女配平遗憾